双胞胎孙女同患重病,费用只够一个孩子康复,71 岁爷爷陷入两难

发布时间:2025-10-14 09:00:24 江苏省宿迁智博数码有限公司

医院缴费窗口前,陈有权老人把怀里的钱数了又数。几张纸币皱得快破了,加起来也只够给一个孙女做一个月的康复治疗。他回头看了看,双胞胎孙女小瑞、小莉正怯生生地攥着他的裤腿,小瑞还往他身边贴了贴,眼神里满是依赖。小瑞和小莉都得靠康复治疗才能慢慢好起来,少一次都不行,可家里实在掏不出更多钱了。

犹豫了半天,他还是把钱递了过去 ,先给小莉交了费。小瑞上次已经做过,这次只能先委屈她,下次再想办法凑。这样的取舍,这两年他已经做了好几次,每次都像在心上割肉。图为小瑞和小莉

陈有权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人,今年 71 岁的他,早已没了年轻时的力气,干不动重活。家里的日子本就拮据,还得照料身有残疾的老伴:老伴不仅双目失明,还少了一条腿,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人照顾,日子过得愈发紧巴。

直到双胞胎孙女小瑞和小莉出生,这个沉闷的家才终于有了笑声。看着两个小丫头牙牙学语、蹦蹦跳跳的模样,陈有权心里的苦好像都淡了。他总跟邻里念叨:“这俩娃就是家里的光啊!” 有了这束 “光”,再难的日子,也有了盼头。图为陈有权

随着孙女们渐渐长大,陈有权慢慢发现了不对劲。别的孩子一岁多就能跑会说,可小瑞和小莉快两岁了还站不稳,连 “爷爷” 都喊不清楚。他一开始总安慰自己:“娃发育有早有晚,别急。” 就这么拖着,直到两个娃六岁该上小学,情况依旧没好转 ,她们走路摇摇晃晃,说话含糊不清,也没法跟同学玩到一起,智力水平也明显和其他孩子不一样。老师把陈有权叫到学校,轻声劝道:“大爷,您还是带娃去医院查查吧,可别耽误了孩子。”

陈有权在学校听完老师叮嘱后,心里咯噔一下,没敢耽搁,当即带着两个孙女匆匆赶往县城医院。可折腾了大半天,始终没查出病因。第二天一早,他又带着俩孩子坐最早的班车去市里。每次检查,小瑞和小莉都不配合,哭闹不止。陈有权一边笨拙地安慰孩子,用袖子擦去她们脸上的泪水,一边自己额头的汗也顺着脸颊往下淌,嗓子早急得冒了烟。就这样接连跑了三家医院都没结果,直到第四家,医生拿着厚厚一叠检查报告,神色凝重地告诉他:“俩娃都是发育迟缓。”

医生耐心解释,若这种发育迟缓不及时干预,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与肢体行动能力,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每日康复训练,长期坚持才有望让孩子学会自理。陈有权在诊室听完,鼻子一酸,眼圈瞬间泛红,强忍着才没让眼泪落下。

为给孩子治病,家里的积蓄很快见了底,他只能厚着脸皮挨家向亲戚借钱,欠条写了一张又一张。儿子和儿媳一直在外打工,两个孩子的治疗处处都要花钱,根本耽搁不起。照顾俩娃、陪她们做康复训练的重担,全压在了陈有权身上。图为陈有权在等两个孙女做康复。

从那以后,陈有权每天的日子都像在赶场。天还没亮,他就起身帮老伴穿好衣服、煮上稀粥,随后牵着小瑞、抱着小莉匆匆赶公交去做康复治疗。治疗时孩子疼得哭闹,他心疼得直掉泪,却只能硬按住孩子配合医生。

为了省钱,他自己每天只吃两个馒头配咸菜,省下来的钱全用来给孩子买牛奶补充营养。可即便如此,康复费还是不够,债主也常上门催债。每到这时,他都得陪着笑脸反复恳求:“再宽限几天,等我儿子发了工资就还。”图为小瑞和小莉的残疾证

如今两个孩子做康复治疗已近两年,家里的日子依旧紧巴巴的。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寄回的钱,一半要用来还债,剩下的钱不仅要支付康复费、给孩子买营养品,还得靠陈有权四处奔波去凑。不过,让他欣慰的是,孩子们有了明显进步。每次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,陈有权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。他心里清楚,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孩子们能一点点好起来,他就愿意继续扛下所有重担,哪怕再难,也绝不会放弃。原创作品,严禁任何形式转载,侵权必究。

发布于:安徽